北方要塞的战斗绝不是无关紧要的战斗,他的意义远大于他的战斗成果,经此一役在北冰洋地区,华国的陆地局势已经稳如泰山。
现在北冰洋第七舰只要将威斯康辛号折翼于此,则北极圈的局势已经无可改观,大局已定。
虽然北方即将进入寒冻的极烈气,但是只要大熊湖要塞和大奴湖要塞能够拖到明年夏季,华国就可以从北方获得源源不断的补给,阿戈斯蒂诺的铁壁计划不攻自破。
不过华国从没想过要靠这种战术获得胜利,璐公港始终是一个麻烦。主要是他可以令华国在璐公堡方向面临长期的压力,并且进一步扩大华国的海军压力,毕竟纽约和华盛顿的生产规模在迅速上升,装甲车工厂,战舰船坞,以及新的飞机工厂已经开始成规模的生产,这对于华国的美洲部队构成很大压力,相比之下,华国的生产规模则要慢上一拍。
当然要是加上大洋洲和香岛的生产,则要远远大于美加国。只是大洋洲海域内势力非常复杂,岛屿之间的相隔遥远,第4舰队在这里护航和巡逻的压力非常大,在西边通往本土的海域也时常有海盗袭击商船,第5舰队不得不提前结束在红海的补给工作前往台湾岛以南海域进行巡逻和剿匪,而此时华国已经的得到了一些婆罗洲的情报,静海余孽就盘踞在婆罗洲一带。
华国已经开始计划消灭这些“贼寇”。不过那是车侯和刘刚他们的事,王达民现在可没空关心这些。
南方的战士此时出现重大转折,9月20日为止,墨西哥战役已经胜利,华国在南方开始了反攻态势,现在反而北方的战事在拖住华国进攻的脚步。
璐公港的东北方向,阿萨姆和进攻璐公港的2个师在极力会合,一旦合拢两个方向的进攻,则华国完全会出于被动,为此其他方向的敌我都相对的以驻守堡垒,相互侵蚀为主,唯独英吉利河的战斗趋近白热化,英吉利河与乌兹河之间的华国阵地,从开展至今从未停歇战斗,战有,大战十半月就会来上一次。
尤其是阿萨姆到来之后,华国陆续在这块330平方公里的两河平原上投入了12个师的兵力,战斗非常激烈。不过华国并不进行死战,一旦部队伤损超过3分之一,立马由盐湖城方向进行补给和替换。部队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士气,防御的同时达到练兵的效果。
这一切都是来自一条生命线的保证。
那就是盐湖城-夏延-楚王城-芝加哥大铁路。这条中部铁路的修建是极具战略价值的,他使得华国在初期被动的情况下很好的抵御列饶疯狂攻势,并且将芝加哥变成一个大磨盘。这个磨盘已经陆续吞噬了美加国11个师的兵力,其中有9个师都是从不列颠直接过来的主力师。
因此这条铁路成了美加国所有饶梦魇,在拉克维克失败的消息传出不久,从直升机赶到璐公港的阿戈斯蒂诺马上命令参谋部制定一个针对这条铁路的战役。
这就是闻名世界的大铁路保卫战。
整个战役制定是由挪威和瑞典联军刚刚组建的参谋部。
要明的是这个参谋部,原先已经有了影子。
但是多数情况下这个参谋部形同虚设,但是最近几次战役的失败,令欧洲各国意识到仅靠将军的个人决断,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战斗的进程和结果。
鉴于此,阿戈斯蒂诺在自己的军事集团内开始以参谋部为战役指导的原则,任何部队的调动都需要这个部门下达指令,这与华国简直如出一辙。
当然阿戈斯蒂诺不会承认这一点。
众所周知这个参谋部的指令,其实只在自己的军队产生作用,在约翰的南方集团根本没有什么效力,因为这是两个完全独立的战斗集团,只不过是他们的目标和敌人相同,然后扯的旗帜也相同,仅此而已。
所以阿戈斯蒂诺的计划完全将约翰集团派出在外,甚至不无利用约翰的意思。
这个计划的第一步就明显是在坑约翰的两个师的军团。
9月22日,负责进攻英吉利湖的第8师,第22师得到阿戈斯蒂诺参谋部下达的命令,让他们撤出进攻部队,立即兼程西进,配合第34装甲师越过里贾纳防线,向华国大铁路发动进攻。
配合的方式就是全力进攻华国在多芬堡的对面雷丁山构建的防线,这个目标的选择也是很有讲究的。
多芬堡的建设已经渐渐接近完工,这时候正是开始蚕食华国领土的好时机。
华国很大的可能确实会误以为,北方集团军是想向西进一步扩张,以便北方军团完全控制这个地区。
事实也确实如此,在黄渤湖和德茂湖之间,北方集团确实已经打算在这里建立一座堡垒。
得到命令后两支部队与凌晨在没有知会南方友军的前提下,立即急转向西进发,与第三日午后到达里贾纳镇的外围,并与黄昏前发动邻一次进攻。华国当时参谋部并未意识到可能有一支装甲师会偷偷绕过里贾纳偷袭大铁路。
他们一致认为美加国是准备夺下里贾纳,以便支援他们在洪堡的建设。
到第二时,美加国的军队已经拿下了外围防线,正在向防御体系主体部分发动攻击。但此时其实2个师的兵力已经非常吃紧,攻击线已经开始出现很大漏洞,但是他们的目的确实已经达到,第34师已经顺利通过里贾纳的平原地区,正在向夏延进发。
原本在英吉利河正面阻挡的华国反攻的美加国第8师和第22师,突然离开,将约翰的军队完全置于敌人2个主力师的炮口下。
虽然他们的目的是要将南面打开一个豁口让前往夏延的一支装甲师前去破坏大铁路。但是谁都不能否认这个计划,是将队友完全的出卖的计划。
约翰的1个王牌主力师,在这次所谓的协作中损失殆尽。